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播报 > 市级信息
市级信息

大美绵阳,美在哪儿?

发布日期:2023-03-29 09:12   作者:文广局管理员    来源: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字体: 】   阅读:

把最美涪江岸线揽入怀抱;让古今名士留下绝代诗篇;肩负中国科技城建设使命;成渝副中心区位赋予无限潜力;集名山、名江、名楼于一身。

这,就是——绵阳。

春山、暖日、和风……在一派生机盎然的烂漫盛景中,2023绵阳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拉开帷幕,广邀各方宾朋,共赴一场文旅之约。

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大经济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城,绵阳文脉绵长、风光无限,这里有悠远神奇的禹羌文化、独具魅力的嫘祖文化、脍炙人口的三国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昌文化、风流典雅的李白文化、“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建设精神蕴含的文化、大爱无边的感恩文化、日新月异的工业科技文化,多姿多彩,交相辉映……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的桥梁。

如何将资源变成优势?大会上,涪城、江油、梓潼、北川、仙海等地相继分享了各自的文旅产业发展思路。接下来,跟着记者的脚步,一起去游览“大美绵阳”的山与水、城与景,看看绵阳锚定打造成渝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目标,走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春天里”。

绵阳方特东方神画

江油

传承李白文化 打造李白超级IP

“一江春水流不尽,万树繁花开盛世”。3月的春风吹到了李白纪念馆,此时,雨霁风光,昌明河岸柳青青,草长莺飞,百花齐放,正是一年好时节。游人三两成群,在潺潺溪水声中,赏春踏青,不负韶华。

立足景胜天成的“好山好水”和李白文化的“好IP”,江油市大力实施“文旅兴市”战略,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连续5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传承延续文脉,江油不断深入实施李白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开展李白文化高端论坛、研讨会、研学实践等研究活动,筹办李白文化名家工作室,打造全国李白文化研究高地。同时,加快建设李白故里文化旅游区,打造“李白+方特”文旅核心区,串联4A级景区旅游线路,提升北部山区生态旅游环线,形成“一核多链一环”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江油市李白纪念馆自1962年筹建,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李白专题博物馆,馆藏历代精品书画5000余件。下一步,江油计划开展李白纪念馆馆藏文物全国重点城市巡展,力争把李白纪念馆建成国家一级博物馆。

窦圌山正在争创5A级景区,李白·时光小镇三期、李白桃花山酒店等项目持续推进,盛唐街区“前店后坊”穿越场景等待惊艳亮相……一大批新景点将进一步增强江油文旅产业竞争力。

古今尊国士 书画飘墨香

首届李白诗意书画作品大赛颁奖

绵阳新闻网讯   “古今尊国士,中外仰诗仙。”3月23日,“长风破浪会有时”首届李白诗意书画作品大赛颁奖仪式在江油市李白纪念馆举行。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流淌的诗意;每一个书画者,心中都住着一个李白。记者了解到,本届大赛征稿启事发出后,一个多月以来,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共2767件书画作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一共评出152件获奖与入展作品。

“这些作品紧扣主题,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戴跃在现场观赏获奖作品时表示,书画家们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自己对李白诗意、李白形象、李白故事、李白出生地江油的认知与理解,充分展示了李白文化的无穷魅力。

江油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书画大赛的成功举办,是李白故里江油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李白文化,打造‘李白’超级IP,持续增强‘李白出生地’美誉度和吸引力的一大举措”。(隆婷婷 绵报融媒记者 赵烨)

七曲山大庙

梓潼

解锁峥嵘往昔 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文昌发祥地,中国两弹城”——这是梓潼,这里是中华文昌祖庭所在地,是“两弹”设计方案完成地、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部,也是古金牛蜀道“坡去平来”之分界线。

长卿山下,群山环绕,苍松翠柏。

“两弹城”三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往里走,一条条标语、一幅幅老照片,保存完好的大礼堂、将军楼、邓稼先旧居、战备防空洞遗址,让那段充满“硝烟”的红色岁月平添了几分厚重感。

中物院搬离多年,如今这里已褪去神秘的面纱,成为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梓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红色资源+文旅”融合发展,两弹城景区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当前,梓潼依托两弹城,设立红色文化宣讲人才工作室,组建《英雄·丰碑》《一辈子》等红色经典剧目宣讲队伍,先后赴西南财经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巡演12场次,两弹城红色旅游品牌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两弹城红色旅游火了起来:依托“两弹一星”干部学院资源,梓潼开发18门精品课程,累计开展培训500余批次、10万余人次。

仙海湖

仙海

靠山临水 乘风破浪

仙海,光看名字,就好似一位遗世独立的仙子。

这里地处九寨沟、黄龙、剑门蜀道、三国旅游热线中心地带,也是四川第一家国家4A级水利风景区。

这里被重重青山环绕,流水潺潺,层林尽染,风光旖旎。在亲水湾沙滩乐园,郁郁葱葱的棕榈树围绕着宽广的沙滩,在和煦的暖阳下,迎着清新的湖风,孩子们嬉戏游玩……

仙海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景区升级战略,推进景区绿化再造,加快建设景区中的“城市公园”、景区中的“河湖公园”、景区中的“农业公园”三大公园体系,建好中国最美环湖路、生态文化景观走廊。

为了深挖资源,增强吸引力,健全文旅产业,仙海始终坚持将文旅产业发展作为一盘“大棋”来谋篇布局。

对外,“跳出仙海看仙海”,将视野拓展开,赴先进旅游地区学习如何拼经济、搞建设;对内,精雕细琢每一个文旅项目和每一处规划建设。深度参与国土空间规划,着力打造国内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生态康养示范地、“两山”理论实践地,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景区公园城、科技数智港。

形态、业态、生态、文态浑然一体,宜居、韧性、智慧、绿色融合贯通。仙海追“高”逐“浪”势如虹。

石椅羌寨

北川

打造乡村振兴“很好的样子”

春日的阳光洒在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的寨门上,一面“石椅羌寨”的寨旗迎风招展,羌寨里传出阵阵笑语。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正听村民讲述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这里乡亲们的故事。

羌族韵味的小楼、智能化的电器、简约风原木物件、儿童戏水池……独具特色的民宿向大家展现着乡村文旅发展新面貌。3月17日,来自重庆市合川区的记者陈诚对烙印着“石椅风格”的民宿赞不绝口:“现代+传统,这一波跨界很有吸引力,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悠悠羌笛,醉美羌音,全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北川处处荡漾着羌风。近年来,北川依托农特产品资源优势,打造以果蔬采摘、羌茶研学、农耕体验等“生态农业+旅游”特色项目,推动农区变景区;发布推广“羌食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立苔子茶、枇杷等14个质量标准体系,做优农产品品质,让农副产品变旅游商品;建设羌茶、羌漆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完成“北川羌绣”等10余项非遗商标注册,研发3000余种文创产品,推动传统文化变富民产业。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石椅村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北川将以石椅村片区发展为引领,以融合发展为主线,释放乡村旅游活力潜力。

涪城

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走在涪城区田间地头,视线所及是一片兴旺繁盛之貌——黄色的油菜花、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踏着春光,前来游玩观赏。

3月16日,位于丰谷镇的“蔬香绿野”芦笋大健康农业主题公园正式开园。“春天阳光明媚,正好带着家人来这里转转,感受好春光。”来自德阳的游客赖琪琪说。

涪城区的农业主题公园早已打响了名号。过去两年,涪城区先后建好“千鹤桑田”蚕桑文化农业主题公园、“湖光山色”稻渔亲水湿地农业主题公园,聚合非遗技艺、自然美景、乡村美食、高端民宿等元素,让游客品鉴地道美食、静享诗意田园。

作为主城区,涪城区坚持以“五大商圈”为牵引,做优“城市旅游”大文章全力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依托“绵州记忆、花开会仙、跃进路三线文化、花园TOD快时尚、三江城市夜经济”五大主题商圈,一体推动城市旅游向高品质发展。三江半岛、跃进路1958街区、126文化创意园等地成为年轻人聚集的地方;水幕电影、三江灯光秀、裸眼3D巨幕等地,成为城市观光新地标。

食在马家巷、住在临园路、行在绵州里、游在三江畔、购在商圈中、娱在天青苑……这是涪城,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绵报融媒记者 赵烨 李灵越 视觉绵阳资料图)